贞观四年唐太宗和大臣们谈到隋朝的兴亡魏徵说“我在隋朝的时候有
贞观四年,唐太宗和大臣们谈到隋朝的兴亡,魏徵说:“我在隋朝的时候,有一次听说有人盗窃,隋炀帝让於士澄追查。只要有谁可疑,就严加拷打,最后屈打成招的达到两千多人,隋炀帝下令一天内将他们全部处死。大理丞张元济觉得奇怪,再次审问,发现有六七个人案发当天并不在现场,于是释放了他们。另外两千多人中只有九个人在事发当天去向不明。审案的人当中有明白底细的,发现九个人中有四个人没有罪。可是办案的官员因为隋炀帝已经下令处死这些人,所以也不上奏,就把这些人统统杀死了。”唐太宗听后,感慨地说:“不仅仅是隋炀帝残暴无道,他手下的臣子也没有尽到责任。臣子应该纠正君主的过错,不要明哲保身,害怕遭到惩罚,只知道谄媚讨好君主,博得君主的欢心。君臣之间要是这样的关系,国家怎么能不灭亡呢?我有幸得到各位大臣的辅佐,所以全国犯罪的人很少。愿你们能够善始善终,一如既往地大胆进言。”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魏徵对曰:“臣闻鲁哀公谓孔子曰:‘有人好忘者,移宅乃忘其妻。’孔子曰:‘又有好忘甚于此者,丘见桀、纣之君乃忘其身。’愿陛下每以此为虑,庶免后人笑尔。”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喜欢滥用刑罚,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为恶使国家的兴盛不能维持长久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是凡夫俗子都以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颜回、闵损是普通百姓,但帝王却以他们的行为感到荣耀。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来告诫自己,害怕自己做得不够,被人耻笑。”魏徵听后,意味深长地说:“我听说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人很健忘,他换了住宅就把自己的妻子给忘了。’孔子说:‘还有比这个人更健忘的,我看桀、纣这些君主,他们就非常健忘,连自己是谁都给忘了。’希望陛下以此为戒,以免被后人耻笑。”
贞观十四年,太宗以高昌平,召侍臣赐宴于两仪殿,谓房玄龄曰:“高昌若不失臣礼,岂至灭亡?朕平此一国,甚怀危惧,惟当戒骄逸以自防,纳忠謇以自正。黜邪佞,用贤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以此慎守,庶几于获安也。”魏徵进曰:“臣观古来帝王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荛之议,从忠谠之言。天下既安,则瓷情肆欲,甘乐谄谀,恶闻正谏。张子房,汉王计画之臣,及高祖为天子,将废嫡立庶,子房曰:‘今日之事,非口舌所能争也。’终不敢复有开说。况陛下功德之盛,以汉祖方之,彼不足准。即位十有五年,圣德光被,今又平殄高昌。屡以安危系意,方欲纳用忠良,开直言之路,天下幸甚。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桓公谓叔牙曰:‘盍起为寡人寿乎?’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公无忘出在莒时,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桓公避席而谢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忘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太宗谓徵曰:“朕必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因为平定了高昌,在两仪殿招待各位大臣。席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高昌如果不丧失作为臣子的礼节,怎么会遭到灭亡呢?我每次平定了一个地方,都心怀畏惧,勉励自己切莫骄奢淫逸,应该把接纳忠言,纠正自己的错误作为自己的责任。治理国家就要罢免奸邪谄媚的人,任用贤良正直的人,不要听信小人的谣言,以免错误地评价正人君子,谨慎遵守这些,国家就有望得到太平。”魏徵趁机进言道:“我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他们在创业的时候,都能够有所警戒,倾听老百姓的呼声,采纳忠臣的意见。天下太平之后,他们就开始穷奢极欲,只喜欢听谄媚讨好的话,厌恶逆耳忠言。张良是汉代的开国元勋,汉高祖称帝之后,要废掉太子另立。张良说:‘这件事不是口头说说就可以决定的。’之后,张良就再也不敢开口提这件事了。况且陛下目前功德这样卓越,汉高祖还不足以与你相提并论。陛下即位已有十五年,圣德广播,现在又平定了高昌,还能够心怀忧患意识,采纳忠言,广开言路,真是国家的大幸。过去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牙、宁戚一起饮酒,齐桓公对鲍叔牙说:‘我能够长寿吗?’鲍叔牙举起酒杯,站立着说:‘只要主公能不忘创业的艰辛,管仲能不忘在鲁国被囚禁的屈辱,宁戚不忘当年放牛等候主公起用时的苦闷焦急,您就会长寿,国家就会长久。’齐桓公听后,站起来感激地说:‘我和管仲、宁戚如果能不忘你这番话,那么国家就不会有危险了。’”唐太宗听了,感激地对魏徵说:“我一定不会忘记自己身为平民的时候,你也一定不要忘记鲍叔牙的为人,那我们的江山就不会有危险了。”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疏曰为臣闻君为元首,臣作股肱,齐契同心,合而成体,体或不备,未有成人。然则首虽尊高,必资手足以成体;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礼》云:“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书》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士康哉!”“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然则委弃股肱,独任胸臆,具体成理,非所闻也。
夫君臣相遇,自古为难。以石投水,千载一合,以水投石,无时不有。其能开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内尽心膂,外竭股肱,和若盐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礼之而已。昔周文王游于凤凰之墟,袜系解,顾左右莫可使者,乃自结之。岂周文之朝尽为俊乂,圣明之代独无君子者哉?但知与不知,礼与不礼耳!是以伊尹,有莘之媵臣,韩信,项氏之亡命。殷汤致礼,定王业于南巢,汉祖登坛,成帝功于垓下。若夏桀不弃于伊尹,项羽垂恩于韩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又微子,骨肉也,受茅土于宋,箕子,良臣也,陈《洪范》于周,仲尼称其仁,莫有非之者。《礼记》称:“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欤?’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泉。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如之何?”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曰“裂地以封之,疏爵而待之,有难不死,出亡不送,何也?”晏子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谏而见纳,终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谏不见纳,出亡而送,是诈忠也。”《春秋左氏传》曰:“崔杼弑齐庄公,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为己亡,非其亲昵,谁敢任之?’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孟子曰:“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粪土,臣视君如寇仇。”虽臣之事君无二志,至于去就之节,当缘恩之厚薄,然则为人主者,安可以无礼于下哉?
贞观十四年,魏徵上书说为我听说有人用人体来比喻朝廷,君主就像是人的大脑,臣子就像是肱股。二者合而为一,才是一个整体,若缺了其中一样,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头脑虽然尊贵,还必须有手足,身体才会完整;就像君主虽然圣明英武,但必须依靠臣子才能够治理好国家。《礼记》说:“百姓以君主为心脏,君主以百姓为身体。心脏正常,那么身体就健康;内心正直,那么外表就自然让人敬畏。”《尚书》说:“皇帝英明,臣子贤德,百姓的生活就太平。”“皇帝昏庸无能,臣子懒惰虚伪,国家就会萧条。”我没有听说过皇上忽视臣子的辅佐,独断专行,还可以治理好国家这样的事情。
君臣之间实现默契,自古以来都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这就好似把石头投入水中,让石头顺从流水,千年才能偶尔遇见一次;而如果让流水顺从石头,则无时不能。如果要推行公道,人尽其才,使君主尽心尽力,臣子全力效忠,君臣之间默契如水中的盐和梅一样合二为一,不能分开,团结得如同金石,这些并不是靠高官厚禄就可以得到的,还必须有“礼”。过去周文王到凤凰之墟出游,袜子的系带开了,他看左右没有谁可以帮他系袜带,于是就自己系上。难道周朝的大臣都是俊朗之才,没有谦谦君子吗?并不是这样,这是知与不知,礼和非礼的问题。所以伊尹曾经郁郁不得志,韩信曾经在项羽门下受到排挤。商汤以礼对待臣下,所以最终成就霸业;汉高祖重视礼仪,所以在垓下成就帝业。如果夏桀不冷落伊尹,项羽重用韩信,他们怎么可能成为亡国的俘虏呢?微子,是商纣的兄弟,向商纣进言,不被采纳,于是愤然离去。周武王攻克了商,把宋地分封给微子作为领地。箕子是一个良臣,曾经向商纣王进献忠言,商纣王反而把他关押起来。周武王即位后去拜访他,于是箕子向周武王进献了《洪范》。孔子称赞这两个人仁义,历史上也没有谁非议他们。《礼记》上说:“鲁穆公问子思:‘对过去的君主以礼相待,是古人的原则吗?’子思说:‘古代的君子,进退都讲究礼数,所以有对待过去君主的礼仪。然而现在的君子,君主在位就行下跪礼,君主失位,就不讲礼数。’”齐景公问晏子:“忠臣是如何对待君主的?”晏子说:“君主有难不相救,君主去世不相送。”齐景公说:“君主为臣子分封土地,加官晋爵,为什么臣子要这样对待君主呢?”晏子说:“臣子的建议被采纳,终生不会有难,君主又怎么会有死难呢?君主接受忠言,终身太平,臣子为什么要送别呢?如果忠言不被采纳,有难而死,这是该死;如果臣子不进献良言,等君主死了去相送,那是虚假的忠诚。”《春秋左氏传》上说:“崔杼杀死了齐庄公,晏子站在崔府大门外。有人问他:‘齐庄公死了吗?’晏子说:‘难道只是我的君主死了吗?我也死了。’那人又问:‘送别了吗?’晏子说:‘是我的罪吗?君主为了国家而死,我也会跟着死。如果君主是自己死的,不是他的亲戚,谁会为他痛哭,为他而死呢?’于是开门而入,抱着齐庄公的尸体痛哭,过后,又站起来大步离去。”孟子说:“君主把臣子看成手足,臣子就会视君主如心腹;君主把臣子看作犬马,臣子就会把君主视作路人;君主把臣子看作粪土,臣子就会把君主视作仇敌。”虽然臣子对待君主没有二心,至于进退的礼节,应当以君主对臣子的恩德而定,然而作为君主,怎么可以对臣子无礼呢?
窃观在朝群臣,当主枢机之寄者,或地邻秦、晋,或业与经纶,并立事立功,皆一时之选,处之衡轴,为任重矣。任之虽重,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节义不立,则名教不兴。名教不兴,而可与固太平之基,保七百之祚,未之有也。又闻国家重惜功臣,不念旧恶,方之前圣,一无所间。然但宽于大事,急于小罪,临时责怒,未免爱憎之心,不可以为政。君严其禁,臣或犯之,况上启其源,下必有甚,川壅而溃,其伤必多,欲使凡百黎元,何所措其手足?此则君开一源,下生百端之变,无不乱者也。《礼记》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若憎而不知其善,则为善者必惧;爱而不知其恶,则为恶者实繁。《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然则古人之震怒,将以惩恶,当今之威罚,所以长奸,此非唐、虞之心也,非禹、汤之事也。《书》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荀卿子曰:“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故孔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故唐、虞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安可不深思之乎?安可不熟虑之乎?
我私下观察当朝的大臣中,可以挑大梁委以重任的,有的在靠近秦、晋之地作官,有的掌握筹划治国的策略。他们一个个都建功立业,这些都是治国人才的人选,把他们安置在重要的位置,责任重大呀。他们的职位虽然关系重大,但朝廷对他们的信任却不笃厚,这样就会使自己或别人产生疑惑,人一有疑心,就会得过且过。人怀苟且之心,道义节操就无法树立。节操不树立,道德教化就无法实行。不实行道德教化就可以使国家的根基稳固,从而保持七百年的统治,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我又听说,国家要爱惜、重用有功之臣,不计较他们以前的过失,就像以前的圣人,对功臣心无芥蒂。事实上,有的君主对大事很宽容,对小事却非常计较,有时突然发怒,责怪大臣,爱憎喜怒流于言表,这样的人不可以处理政务。君主的禁令过于严格,大臣就很容易触犯法令。皇上那里有点小动静,臣子一定会有很大的回响,就像河水冲垮堤坝会造成巨大的灾害一样。这样,即使黎民百姓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感到手足无措。所以说,君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国家的治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礼记》上说:“爱护他并知道他的恶,憎恶他并知道他的善。”如果只知道憎恶别人的缺点而不了解别人的优点,那么行为端庄的人必定会害怕;喜爱别人的优点却不知道别人的缺点,那么为恶的人就会越来越猖獗。《诗经》上说:“君子一发怒,恶人心惶惶。”古代正直的人发怒,是为了惩处邪恶,然而现在的权威和刑律,只会助长恶人的嚣张气焰。今天像三皇五帝时那种以天下为公的胸怀做君王的已经不存在了,大禹、商汤为民造福的功业也成为历史。《尚书》中说:“爱抚我的人我就拥戴他为帝王,残暴地对待我的人我就当他是仇敌。”荀子说:“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让船沉没。”所以,孔子说:“鱼失去了水就会死,水里没有了鱼却还是水。”所以像唐、虞这样一些圣明的君主都小心翼翼地治理国家,一天比一天谨慎。治理国家怎么可以不深思熟虑呢?
夫委大臣以大体,责小臣以小事,为国之常也,为治之道也。今委之以职,则重大臣而轻小臣;至于有事,则信小臣而疑大臣。信其所轻,疑其所重,将求至理,岂可得乎?又政贵有恒,不求屡易。今或责小臣以大体,或责大臣以小事,小臣乘非所据,大臣失其所守,大臣或以小过获罪,小臣或以大体受罚。职非其位,罚非其辜,欲其无私,求其尽力,不亦难乎?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责以小罪。任以大官,求其细过,刀笔之吏,顺旨承风,舞文弄法,曲成其罪。自陈也,则以为心不伏辜;不言也,则以为所犯皆实。进退惟咎,莫能自明,则苟求免祸。大臣苟免,则谲诈萌生。谲诈萌生,则矫伪成俗。矫伪成俗,则不可以臻至理矣。
要委任大臣以大事,委任小臣以小事,这是治国的常识。而现在却重用大臣,轻视一般的臣子;有什么是非,却轻信小臣的话,怀疑大臣。信任责任小的人,怀疑责任重大的人,有这样的道理吗?另外,国家政事贵在稳定,不应该经常变化。现在却要求小臣识大体,要大臣做小事,小臣和大臣都不能各得其所,才尽其用。大臣因为很小的过失而落得罪名,小臣因为不识大体而受到惩罚。加上惩罚不得当,要想人尽其用,群臣没有私心,尽心尽力,怎么可能呢?小臣不可以让他们做大事,对大臣不可以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任用大官,不要在细节上过于苛求,不然那些撰写历史的史官,见风使舵,一味逢迎皇帝的意图,舞文弄墨,乱写历史。臣子自己想说,却被认为不肯服罪;不说,则自己所做的事被认为有违常规却是事实。一个人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左右为难,都是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样,臣子就会只想着如何免于祸患。大臣苟且偷生,那么各种欺骗的现象就发生了。任由这些风气发展,国家就不可能得到治理,其命运也就让人担心了。
- 高情商的男人都有哪些表现[图]
- 三类人群是亚健康的高危人群 小动作给亚健康带来好处[图]
- 试想在还没有出生前有什么形象面貌再想想死后又是什么景况那么一[图]
- 没有立身处世的应有气节就如同醉汉打人醉的时候勇敢可等醒来后勇[图]
- 岳飞被害后不断有人为岳飞喊冤二十年后赵构才下诏释放岳飞和张宪[图]
-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又西征黄祖黄祖先派遣水军抵御吴军吴军都尉吕蒙[图]
- 朕子指成王“你派使者来敬慎地对待殷祭之礼命他以两樽黑黍鬯酒来[图]
- 这部书的创作要求是“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也就是要自成一家[图]
- 塞渊填满内心深处形容心胸开阔能包容终既温温柔且又惠和顺淑善良[图]
- 戒法令规条适往、到非君不受君王统治这里指所到之处无不是君王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