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楚辞篇末结束全篇的标志称为乱与结束曲、尾声相似灵
(28) 乱:楚辞篇末结束全篇的标志称为乱,与结束曲、尾声相似。
灵氛已告诉我吉祥的卦辞啊,选好良辰我即将出行。攀折琼枝当做美味啊,精制玉屑作为点心。为我驾起奔腾的龙车啊,珠玉象牙缀饰车身。离心离德如何能同归一途啊,我将远走离开故国。调转车头我取道昆仑啊,路途遥远绕四方巡行。张扬云霓旌旗遮天蔽日啊,玉铃啾啾作响发出清鸣。早上由天河渡口出发啊,晚上我要到达日落的西方。凤旗庄严肃穆连绵不断啊,高高飞翔凌空舒展。我快行走到流沙地带啊,沿赤水岸边徘徊不前。指挥蛟龙在渡口间架起浮桥啊,命少皞帮我涉险过关。路途遥远艰险重重啊,传令众车径直侍候身边。路经不周山转而向左啊,遥指西海作相会地点。聚集我的车队足有千驾啊,使玉轮一起并驾齐驱。驾乘八匹龙马蜿蜒飞驰啊,载着迎风飞舞的绘有云霓的旗帜。气定神闲徐缓前进啊,神思飞扬超越无边。弹奏《九歌》应和《韶》乐而舞啊,姑且借这辰光娱乐身心。登临光明浩大的苍天啊,忽然向下一瞥看到楚地故园。车夫悲伤我马哀恋啊,徘徊不前无限顾念。
尾声:算了吧,国中没有贤士,无人理解我啊,又何必苦苦眷恋我的故国?既然没有谁能与我一起致力于政治革新啊,我将追随彭咸到他栖息的居所。
九 歌
《九歌》是楚国祭祀神祇的乐歌。《九歌》前五篇为祭祀天神之歌,其演唱形式由饰为天神的主巫与代表世人的群巫共同参与、轮流演唱。但《东皇太一》中,主巫只出现于祭坛,并不演唱;后四篇《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为祭祀地祇之歌,以饰为地祇的主巫独唱独舞,没有群巫歌舞穿插其中;《国殇》为祭祀楚国阵亡将士的哀歌,因对祭祀对象的敬重,与祭神相似,也由主巫与群巫轮流对唱;最后一篇《礼魂》为送魂曲,表明祭礼结束。“天神”、“地祇”、“人鬼”的体制安排,体现了《九歌》的完整性及系统性特点。姜亮夫认为东君与云中君、大司命与少司命、湘君与湘夫人、河伯与山鬼是四对配偶神。
关于《九歌》的创作时间,王逸认为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是祭祀最高天神的乐歌,因居《九歌》之首,被称为迎神曲。“太一”之名在先秦的一些典籍中不是天神的名称,而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或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或指老庄思想中所谓“道”的概念。姜亮夫《楚辞通故·天部》中说:“上皇即上帝之称变,言上皇者,以协韵之故,以此知战国时已以太一为上帝矣。”将“太一”视为天神并加以祭祀最早见于《九歌》,因此,祭祀“太一”可能是楚国特有的风俗。
因东皇太一高踞众神之上,从篇中表述的祭祀形式看,主巫所饰东皇太一在受祭过程中略有动作而不歌唱,以示威严、高贵。群巫则载歌载舞,通篇充满馨香祷祝之音,使人油然而生庄穆敬畏之情,以此表现对东皇太一的虔敬与祝颂。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辰良:“良辰”的倒文,为押韵之故。好时光。
穆:恭敬。愉:娱乐。上皇:天帝,指东皇太一。
珥(ěr):即剑珥,剑鞘出口旁像两耳的突出部分,又叫剑鼻。
璆(qiú):美玉。锵(qiāng):金属发出的音响。琳琅:美玉名。
- 生活故事董仲舒的思想学说被汉朝统治者所采纳并大力推崇但他本人[图]
-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图]
- 无道行私必得夭殃张景岳“不明至道而强不知以为知即无道行私也[图]
- 文中提到的这个菜有两个名字其一是平日里宫中约定俗成的叫法即“[图]
- 微妙玄通幽微精妙深奥通达故强为之容只能勉强加以描述强勉强容形[图]
-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贡献的著名帝王[图]
- 世姬卫嗣君的宠妃薄疑人名曾在卫国做官魏姬卫嗣君的妃子乡通“向[图]
- 亨(pēng)“烹”的古字烧煮炰(páo)同“炮”烧烤雅很极[图]
-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 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图]
- 秋七月冬十二月丁丑日陈侯处臼去世. .十有三年春狄侵卫夏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