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贼:佛教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谓此六尘能以眼、耳等六根为媒介,劫掠“法财”,损害善性;称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谓此六根妄逐尘境,如贼劫财。
主人公:主人。惺惺:清醒的样子。不昧:不晦暗,明亮。
耳闻妙声,目见美色,这是外部闯来的盗贼;情感欲望、识见心理,这是潜藏于内心世界的盗贼。只要主人清醒警觉,不受诱惑,独自端坐正堂,所有这些内外之贼,就都会变成自己的家人了。
【点评】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理”的哲学命题,认为事物之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当中,而是存在于人们心中,这就是“良知”。他还认为,“人人心中自有定盘针”,只要能够扫除外来物欲的蒙蔽,灭绝各种不应有的欲望,就能“致良知,求放心”,使得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诞生于明代中叶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正是通过改造玄奘取经故事,用艺术化、形象化的手法来宣传当时十分盛行的心学思想的。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活跃的形象,常被称为“心猿”,其实就是人心的幻象。他本是天地育化的石猴,无善无恶却又至善至恶。当他学道归来,为满足物欲(索要兵器铠甲)而闹龙宫,为满足长生欲望而闹地府,为满足权力欲望而闹天庭,心之本体在日益膨胀的欲望作用下无限放纵,只有如来佛祖运用莫大法力,才能将“心猿”定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中,他“渴饮溶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心中逐渐萌生悔过之意。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悟空被唐僧救出,归了正道,开始取经过程,也开始了修心的过程。上路不久,就遇到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分别名为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显而易见,这六个毛贼不过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欲望的化身而已。孙悟空打杀他们,从此“六根清净”,与“心中贼”决裂,此后一路斩妖除怪,逐渐破除心中欲望,回归到心之本体。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他战胜了群魔,也战胜了自己。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
与其图谋尚未开创的功绩,不如努力保有已经成就的事业;既要追悔以往的过失,也要用心防范将来可能出现的错误。
【点评】
俗语说:“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人不能不做长远打算,却也不能总是活在对未来的空想之中,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是一种现实而又务实的态度。有个“破甑不顾”的故事:东汉有个叫孟敏的人,客居太原,曾到市场买甑,挑着往回走,不小心把甑掉在地上摔破了,可是他头也不回,步履如常,只管走路。名士郭林宗恰好看到这一幕,感觉奇怪,问道:“甑摔破了,很是可惜,你为何看都不看一眼?”孟敏却说:“既然甑已破了,我看它又有什么好处?”生活中有多少想不来的“林鸟”,又有多少看不回的“破甑”啊!空想无功,悔恨无益。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反思过去的错误,不是为了停在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走向未来。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气宇格局要高远旷达,却不可疏狂无拘;心思念头要缜密细致,却不可烦琐细碎;情致趣味要冲和淡泊,却不可单调枯燥;操行志节要严格明确,却不可偏激刚烈。
【点评】
-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可以考教师资格证吗[图]
- BJ是什么职业[图]
- 舆情监控是干什么的[图]
- 无领导小组面试如何突出重围?[图]
- 简历上有这些错,HR就不看了![图]
- 口腔医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图]
- 和领导沟通的正确方式,快来学一学[图]
- 中医助理医师能干什么[图]
- 应届生该如何对待前十份工作[图]
- 郁金香的花边是怎样形成的 花边可能是种球基因突变,郁金香杂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