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金昌KTV招聘网 > 金昌热点资讯 > 金昌学习/知识 >   无道行私必得夭殃张景岳“不明至道而强不知以为知即无道行私也

无道行私必得夭殃张景岳“不明至道而强不知以为知即无道行私也

2022-12-21 20:59:03 发布 浏览 701 次

]无道行私,必得夭殃:张景岳:“不明至道,而强不知以为知,即无道行私也。”夭殃,夭折死亡的祸害。

大凡针刺的法则,全在《终始》篇里。明确了解终始的意义,就必须以五脏为纲纪,可以确定阴经阳经的关系。阴经是与五脏相通,阳经是与六腑相通。阳经承受四肢的脉气,阴经承受五脏的脉气。所以泻法是迎而夺之,补法是随而济之。知道迎随补泻的方法,可以使脉气调和。而调和脉气的关键,必定要明白阴阳的规律。五脏在内为阴,六腑在外为阳。要将刺法流传于后世,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如同“以血为盟”一样。重视此法会使它发扬光大,忽视此法能使其散失消亡。如果不懂装懂,一定会危害人的生命。

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是者,弗灸。不已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

慎重地遵循天地阴阳变化规律,让我谈谈针刺的终始意义吧!所谓终始,是以十二经脉为纲纪,从脉口、人迎两部的脉象了解阴经阳经的脉象是实是虚,上下之脉是相应平衡还是不平衡。这样,阴阳变化就大致掌握了。所谓平人,就是没有病的人,无病人的脉口和人迎的脉象是和四时相应的;脉口,人迎互相呼应,往来不息;六经之脉搏动不止;人体上下内外,在寒温不同的环境里能够保持平衡;形肉和血气也能够协调一致。这就是没有病的人。气虚的人,脉口、人迎的脉象细小,而尺肤和脉象不相称。像这样,就是阴阳都不足的病证。补阳就会使阴气衰竭,泻阴就会使阳气亡脱。这样的病人,只可以用缓剂补养,不能用峻猛的药物攻泻。这种病证也不能用灸法。因为病未愈,而用泻法,那就会败坏五脏真气。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

大凡针刺的原则,阴阳之气调和了,就要停针。要注意阴阳补泻,这样才会有语音清朗,耳聪目明的效果。相反,血气就不能正常运行。

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故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

]气至而有效:中医以针刺治病取效的关键在于得气,即“气至”。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在于气血的畅通周流,疾病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气血出了问题,治疗时也是以调动和恢复气血的功能为目标。所以只有“气至”,即有了酸麻胀痛及循经感传的现象,才会有疗效。

所谓针下气至而获得疗效,是说实证用了泻法,就会由实转虚。这虚的脉象仍旧大,却不坚实。如果脉象坚实照旧,虽说一时觉得舒服,其实病情并没有减轻。虚证用了补法,就会由虚转实。这实的情况,是脉象仍旧大些,并且更坚实了。如果脉象大虽照旧而并不坚实,虽说一时觉得舒服,其实病情并没有减轻。所以准确地运用补法,会使正气充实;准确地运用泻法,会使病邪衰退。即使病不随着针立即除去,但病势必定减轻。必须先明白十二经脉与各种疾病的关系,然后才可以做到有始有终。阴经和阳经是不会互相改变的,虚证和实证也是不会相反的,所以针治疾病,就要取其所属的经脉。

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邪僻妄合],阴阳易居。逆顺相反,沉浮异处]。四时不得],稽留淫泆。须针而去。故一刺则阳邪出,再刺则阴邪出,三刺则谷气至,谷气至而止。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以知谷气至也。邪气独去者,阴与阳未能调,而病知愈也。故曰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矣。

]三刺:指针刺皮肤、肌肉、分肉三种深浅不同的刺法。

]邪僻妄合:指不正之气即邪气与血气混合。

]沉浮异处:脉气当沉而反浮之在表,当浮而反沉之在里。杨上善:“春脉或沉,冬脉或浮,故曰异处。”

]四时不得:脉气不能与四时顺应。张志聪:“四时不得者,不得其升降浮沉也。”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